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牙菌,又名牙菌腫,是一種口腔疾病。其特徵是牙根齦肉腫起,色紫,因其形似菌者故名。多由陽明火熾,血熱氣滯所致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曰:「牙菌生於牙根,其狀紫黑色如菌,此系火盛血熱而兼氣滯。」

《咽喉經驗秘傳》曰:「牙菌生於牙根,其狀紫黑色如菌,此系火盛血熱而兼氣滯。」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曰:「牙菌腫,其狀如菌,生於牙根,色紫黑,痛甚,腫脹,牙齒鬆動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此乃火盛血熱,氣滯不通所致。」

牙菌的治療,宜清熱涼血。可選用犀角地黃湯、清胃散、黃連解毒湯等加減。

犀角地黃湯出自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,其組成為:犀角、地黃、麥冬、天冬、石斛、丹皮、赤芍、川牛膝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。功效為清熱涼血,滋陰降火。主治牙菌腫、口腔潰瘍、咽喉腫痛等症。

清胃散出自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,其組成為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功效為清熱燥濕,健脾利濕。主治牙菌腫、口腔潰瘍、咽喉腫痛等症。

黃連解毒湯出自《傷寒論》,其組成為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、甘草。功效為清熱解毒,瀉火通便。主治牙菌腫、口腔潰瘍、咽喉腫痛等症。

牙菌的預防,應注意口腔衛生,保持口腔清潔,飯後漱口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如果出現牙菌腫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