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牙衄(齒衄)

牙衄(齒衄)是指牙齦出血的病症,其發病原因常與外傷、炎症和腫瘤等因素有關。患者的牙齦常出現紅腫、疼痛,並伴有出血現象。治療時,需要根據病因進行對症治療。

根據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的記載,治療牙衄的方法主要是清熱涼血、活血止血。方劑中通常使用生地黃、玄參、赤芍、丹皮、銀花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芷和甘草等草藥。如果牙衄是由外傷引起的,還可加用雲南白藥和三七粉等藥物。如果是由炎症引起的,則可加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和板藍根等草藥。如果是由腫瘤引起的,則可加用中藥化療和放療等治療方法。

以下是牙衄的預防方法:

  1. 注意口腔衛生,飯後漱口,每天早晚刷牙,保持口腔清潔。
  2. 避免用力咬硬物,以免損傷牙齦。
  3. 若有牙齦出血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
牙衄是常見的口腔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牙齦萎縮、牙周炎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衛生,避免牙齦出血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