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痛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牙痛穴

定位
牙痛穴為經外奇穴,位於手掌側面,當第三、四掌指關節間之中點處。此穴處於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之間,鄰近勞宮穴與中渚穴,屬手部特定反應區之一。

主治功效

  1. 牙痛:對風火牙痛、胃火上炎所致牙齦腫痛有緩解之效。中醫理論認為,手部穴位可通過經絡傳導調節陽明經氣,瀉火止痛。
  2. 下頜關節痛:適用於頜關節功能紊亂、開合不利之症,能疏導局部氣血瘀滯。
  3. 輔助作用:部分醫家亦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痺、口瘡等頭面疾患,因其穴位所在與「全息理論」中對應頭面區域相關。

刺灸法

  • 針刺:直刺0.3-0.5寸,得氣後行捻轉瀉法;或向上斜刺0.5-1寸,以針感向腕部或指端傳導為佳。
  • 灸法:可配合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適用於寒性牙痛或虛證。

學理依據
此穴雖未載於古典醫籍,但現代臨床結合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原則,認為其效與手部經筋分布及反射調節相關。按「同名經相應」理論,手部陽明經(大腸經)與足部陽明經(胃經)互通,故刺激此穴可間接影響齒頜區域。

配伍應用

  • 配合谷穴、下關穴,增強清瀉陽明之效。
  • 配頰車穴,專治下頜關節僵緊。

此穴操作簡便,為針灸治療牙疾之常用輔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