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牙瀉,又名牙根流血,是指牙齦腫痛,牙根出血的一種疾病。多由陽明胃火熾盛,或熱迫血行所致。
《喉科方論》中記載:「牙瀉者,牙根流血也。多由陽明胃火熾盛,或熱迫血行所致。症見齒齦腫痛,齒根出血。治宜瀉火解毒,涼血止血。可選清胃散、玉女煎等加減;或用草決明煎水含漱。」
清胃散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生地黃、大黃、甘草組成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玉女煎由生地黃、玄參、麥冬、丹皮、赤芍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組成,具有養陰清熱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草決明具有清肝明目、利水通便的功效。可以用草決明煎水含漱,有助於緩解牙瀉的症狀。
牙瀉的預防方法包括:
- 保持口腔清潔,飯後漱口。
- 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戒菸戒酒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如果出現牙瀉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