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牙齩,

1.證名。齩,同咬,嚙也(《廣韻》)。系指上下牙相咬的病證。有時兼見口不能開,牙關緊閉。多由內蘊火熱,外感風邪,或為內風鼓動等病因所致。《咽喉經驗秘傳》:「牙齩生於牙盡齩中,牙關緊閉,此症初起熱甚,至夜尤盛,然不難愈,不害命也。」治法:屬火熱內蘊,外感風熱者,宜選用疏風清熱之劑。屬內風鼓動,有驚厥之徵者,宜選用熄風解痙之劑。

2.解剖部位。齩,嚙骨也(《說文》)。指顳頜關節而言。

牙齩,又稱牙關緊閉,是指上下牙齒緊閉,口不能張開的病證。多由內蘊火熱,外感風邪,或為內風鼓動等病因所致。

內蘊火熱者,常見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牙齦紅腫、牙痛等症狀。外感風邪者,常見發熱惡寒、頭痛、鼻塞流涕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內風鼓動者,常見抽搐、驚厥等症狀。

牙齩的治療,應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。若屬內蘊火熱者,可選用疏風清熱、涼血解毒的中藥治療。若屬外感風邪者,可選用疏風解表、清熱利咽的中藥治療。若屬內風鼓動者,可選用熄風解痙、鎮靜安神的中藥治療。

牙齩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1.保持口腔清潔,飯後漱口,勤刷牙。

2.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3.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
4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5.如有牙痛、牙齦腫痛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