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齗宣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牙齗宣露

牙齗宣露,又稱「牙宣」,為中醫病證名,指牙齦萎縮、齒根外露之症。此病多因胃火上炎、腎陰虧虛,或氣血不足所致,導致牙齦失養,久而萎縮,齒根暴露,甚則牙齒鬆動。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記載其治法:「牙齦宣露用栝樓根貳兩砂鍋內甘草水煮軟取出令乾,雞舌香十枚,白芷半兩,麝香壹分,右為細末,每用少許揩牙,誤咽無妨。」此方以栝樓根清熱生津,雞舌香(即母丁香)與白芷祛風止痛,麝香活血散結,共奏固齦護齒之效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胃火上炎: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積熱,循經上攻,燔灼牙齦,致齦肉腐敗,宣露齒根。
  2. 腎陰虧虛: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。腎陰不足,虛火上炎,牙齦失濡,萎縮不榮。
  3. 氣血兩虛:氣血不足,牙齦失於濡養,漸至萎弱,齒根外露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牙齦萎縮,齒根暴露,牙齒鬆動
  • 或伴牙齦紅腫疼痛(胃火型)
  • 或見口乾咽燥、腰膝痠軟(腎虛型)
  • 或面色蒼白、倦怠乏力(氣血虛型)

中醫治法

  • 胃火型:清胃瀉火,方用清胃散加減(黃連、升麻、生地、丹皮等)。
  • 腎虛型:滋陰降火,方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。
  • 氣血虛型:益氣養血,方用八珍湯。

外治法
除《證治準繩》所載方藥外,亦可選用:

  • 青鹽散:青鹽、寒水石研末揩牙,清熱固齦。
  • 牢牙散:骨碎補、冰片等份研末,塗敷患處,補腎堅齒。

牙齗宣露一證,需辨明虛實,內外兼治,以調和臟腑、固護牙齦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