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啞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啞科,小兒科的別稱。因幼兒不能自述病情,故名啞科。
《醫宗金鑒·幼科心法·論啞科》:“啞科者,小兒科之別稱也。蓋小兒不能自述其病,故名啞科。其病有內外之分,內則有臟腑之病,外則有經絡之病。臟腑之病,有寒熱虛實之不同,經絡之病,有表裡上下之別。治之法,當審其病之輕重,而隨證施治,不可執一法而治之也。”
《醫學心悟·論小兒科》:“小兒科之病,有內外之分,內則有臟腑之病,外則有經絡之病。臟腑之病,有寒熱虛實之不同,經絡之病,有表裡上下之別。治之法,當審其病之輕重,而隨證施治,不可執一法而治之也。
小兒科的病因,主要有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、飲食不節、勞逸失宜等。外感六淫,即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是小兒最常見的病因。內傷七情,即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是小兒情志不調所致的病症。飲食不節,即飲食過量、偏食、不潔、生冷等,是小兒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病因。勞逸失宜,即過度勞累、缺乏鍛鍊、睡眠不足等,是小兒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病因。
小兒科的症狀,主要有發熱、咳嗽、腹瀉、嘔吐、便秘、尿床、夜啼、驚風、抽搐等。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症狀,可分為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。外感發熱,多由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外邪侵襲所致,症見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咳嗽、流涕、鼻塞、咽痛、胸悶、腹脹、嘔吐、腹瀉等。內傷發熱,多由內臟功能失調所致,症見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黃、大便乾燥等。
小兒科的治療,以扶正祛邪為原則。外感發熱,宜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宣肺止咳等。內傷發熱,宜健脾益氣、清熱涼血、滋陰降火等。小兒科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不潔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- 不熬夜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小兒科是兒科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研究小兒生理、病理及防治小兒疾病的一門學科。小兒科的病種繁多,症狀複雜,治療難度大,但只要掌握了小兒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,就能對小兒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