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啞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啞嗽,病名。咳嗽而聲音嘶啞者。因邪鬱於肺,肺氣閉塞,或肺臟虛損所致。
《類證治裁.咳嗽》卷二:「啞嗽,氣促滿悶失音,通聲煎;肺實痰壅,宜杏、桔、蔞、橘、貝、枳、竹葉之屬;肺虛喉燥,宜生脈散加玉竹、款冬花、蜜;外感寒包熱者,細辛、半夏、蜜、薑辛散之;內傷火刑金者,六味湯合生脈散;頓咳至聲不出者,痰鬱火邪,桔梗湯加貝母、枇杷葉;久嗽失音,杏仁膏。」
本症見於急性喉炎或久咳、劇咳患者。
啞嗽,又稱失音,是一種以咳嗽為主要症狀,但伴有聲音嘶啞的疾病。其病因多為肺熱或肺燥,導致肺氣不宣,聲音不能發出。臨床上可見患者咳嗽頻繁,聲音嘶啞,甚至完全失音,同時伴有胸悶、氣促、咽喉乾燥等症狀。
啞嗽的治療方法,主要以清肺化痰、潤肺止咳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杏仁膏、桔梗湯、生脈散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,以促進症狀的緩解。
啞嗽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戒菸限酒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
-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啞嗽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聲帶損傷,甚至造成永久性失音。因此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