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白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咽白喉(又名喉疳、白纏喉)
一、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以下因素所致:
- 時行疫癘之氣:外感溫熱疫毒,從口鼻而入,上攻咽喉
- 肺胃積熱:內有伏火,外邪引動,熱毒搏結於咽喉
- 陰虛火旺:素體陰虧,虛火上炎,灼傷喉絡
二、臨床特徵
- 局部表現:
- 初起多見於單側喉核(扁桃體)
- 迅速蔓延至喉關(咽峽)、蒂丁(懸雍垂)
- 形成灰白色偽膜,邊緣清晰,緊附肌膜,強剝易出血
- 全身症狀:
- 身熱不解(多呈中等度熱)
- 神疲倦怠,四肢酸楚
- 納呆口苦,胸膈痞悶
- 咽喉疼痛,吞咽不利
三、證候分型
- 風熱襲表證:
- 偽膜初現,伴惡風發熱
- 舌邊尖紅,苔薄黃
- 脈浮數
- 熱毒熾盛證:
- 偽膜迅速擴展,色澤轉深
- 壯熱煩渴,口臭便秘
- 舌紅絳,苔黃燥
- 脈洪數
- 陰虛燥熱證:
- 偽膜乾枯,咽喉乾灼
- 午後潮熱,顴紅盜汗
- 舌紅少津,脈細數
四、治療原則
- 基本治則:
- 清熱解毒為主
- 佐以利咽消腫
- 後期注重養陰清餘熱
- 分型論治:
- 風熱襲表:疏風清熱,用銀翹散加減
- 熱毒熾盛:瀉火解毒,用神仙活命飲加減
- 陰虛燥熱:滋陰清熱,用養陰清肺湯加減
五、外治法
- 吹藥:
- 錫類散:清熱解毒,祛腐生肌
- 冰硼散:清熱消腫,止痛利咽
- 含漱:
- 漱口方(防風、甘草、銀花等煎湯)
- 六神丸化水含漱
六、預後轉歸
- 順證:偽膜漸消,熱退神清
- 逆證:
- 偽膜下延至氣道(白喉窒息)
- 熱毒內陷心包(神昏譫語)
- 毒損心脈(心悸氣促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