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咽乾
病證名,屬咽喉常見症狀之一,亦為多種全身性疾病的外在表現。指患者自覺咽喉乾燥不適,甚或伴隨灼熱感、異物感,局部可見黏膜潮紅。中醫認為其病機與津液失潤、氣血失和密切相關,臨床須辨虛實,分證論治。
病因病機
-
實證
- 肺胃熱盛:外感風熱或過食辛辣,熱邪上灼咽喉,耗傷津液,症見咽乾灼痛、口渴喜冷飲,舌紅苔黃。
- 肝鬱化火:情志不遂,肝氣鬱久化火,循經上擾咽喉,多伴胸脅脹悶、口苦咽乾,脈弦數。
-
虛證
- 肺腎陰虛:久病勞損或房勞過度,陰液虧虛,咽喉失養,症見咽乾夜甚、乾咳少痰,舌紅少苔。
- 脾虛津虧:脾胃虛弱,運化失職,津液不得上承,常見咽乾納差、倦怠乏力,舌淡邊有齒痕。
辨證要點
- 實火咽乾:發病急,乾燥灼痛明顯,伴發熱、便秘等實熱證。
- 虛火咽乾:病程遷延,乾燥感午後或夜間加重,兼見潮熱、盜汗等陰虛內熱之象。
中醫治法舉隅
- 清熱瀉火:實證可用銀翹散(風熱)、清胃散(胃火)、龍膽瀉肝湯(肝火)。
- 滋陰潤燥:虛證宜選養陰清肺湯(肺陰虛)、六味地黃丸(腎陰虛)、沙參麥冬湯(肺胃陰傷)。
- 益氣生津:脾虛者投以生脈散合四君子湯,補氣健脾以化生津液。
相關經絡與臟腑
咽為肺胃之門戶,亦為肝腎經脈所過。手太陰肺經「上膈屬肺,從肺系橫出腋下」,足少陰腎經「循喉嚨,挾舌本」,故咽乾多責之肺、胃、肝、腎等臟腑功能失調。
此症雖以局部表現為主,然中醫強調整體調治,需結合四診參詳,方能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