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喉紅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咽喉紅腫
病證名,指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肺胃積熱上攻,導致喉關內外紅腫疼痛之證候。中醫認為,咽喉為肺胃之門戶,經絡交會之處,易受外邪侵襲或內熱燻灼。
病因病機
- 外感風熱: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,壅滯咽喉,氣血瘀阻,發為紅腫。
- 肺胃積熱:過食辛辣炙煿,或情志化火,致使肺胃熱盛,循經上炎,灼傷咽喉。
- 陰虛火旺:素體陰虛,或久病傷陰,虛火上炎,亦可導致咽喉紅腫,多見於慢性反覆發作者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部紅腫疼痛,吞咽不利,甚則痛引耳根。
- 或伴發熱、口渴、咳嗽痰黃等肺胃熱盛之象。
- 舌質紅,苔薄黃或黃膩,脈浮數或洪數。
證型辨治
-
風熱襲肺
- 主證:咽喉紅腫初起,伴惡風發熱、頭痛。
- 治法:疏風清熱,利咽消腫。
- 方藥:銀翹散加減(金銀花、連翹、牛蒡子、薄荷、桔梗)。
-
肺胃熱盛
- 主證:咽喉紅腫劇痛,高熱煩渴,便秘溲赤。
- 治法:瀉火解毒,涼血消腫。
- 方藥:清咽潤燥湯(黃芩、梔子、玄參、生地黃、牡丹皮)或犀角地黃湯(水牛角代犀角、生地黃、赤芍、牡丹皮)。
-
陰虛火旺
- 主證:咽喉微紅腫痛,乾燥不適,午後加重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清利咽喉。
- 方藥:養陰清肺湯(生地黃、麥冬、玄參、白芍、貝母)。
其他療法
- 針灸:取少商、商陽點刺出血,或針合谷、尺澤、天突等穴以清瀉肺胃之熱。
- 外治:吹喉散(如冰硼散)局部外用,或金銀花、甘草煎湯漱口,以清熱解毒。
咽喉紅腫之證,須辨明虛實,實熱者宜清瀉,虛火者當滋養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