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喉口齒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咽喉口齒科
咽喉口齒科,又稱喉科,是中醫學中專門研究咽喉與口腔疾病診治的臨床專科。此科源遠流長,早在宋代太醫局醫學分科中,便已設有「口齒兼咽喉科」,為後世咽喉口齒專科的發展奠定基礎。
歷史淵源
宋代醫學分科制度中,咽喉與口齒疾病同屬一科,反映古人對人體上竅疾病的整體觀照。《太平聖惠方》、《聖濟總錄》等宋代醫籍中,已載有豐富的咽喉口齒疾病論述與治療方藥。明清時期,喉科更趨專業化,出現《喉科指掌》、《重樓玉鑰》等喉科專著。
理論基礎
中醫咽喉口齒科以經絡學說為核心理論基礎:
- 咽喉為「肺胃之門戶」,足少陰腎經、足陽明胃經、手太陰肺經等多條經脈循行於此
- 口齒則與脾胃、腎臟關係密切,足陽明胃經入上齒,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
主要病症範疇
咽喉疾病
- 喉痹(急慢性咽炎)
- 乳蛾(扁桃體炎)
- 喉癰(咽喉膿腫)
- 失音(聲音嘶啞)
- 梅核氣(咽部異物感)
口齒疾病
- 牙宣(牙周病)
- 齲齒
- 口瘡(口腔潰瘍)
- 牙痛
- 舌病(舌炎、舌潰瘍等)
診斷特色
咽喉口齒科診法重視四診合參:
- 望診:察咽喉色澤形態、口腔黏膜變化
- 聞診:聽聲音變化、口氣異味
- 問診:詢病程長短、症狀特點
- 切診:脈診配合局部觸診
尤重咽喉「紅腫痛潰」的細微辨別,如「喉關紅腫」與「喉底紅絲」的病理意義各異。
治療方法
內治法
根據辨證施治原則,常用治法包括:
- 疏風清熱法(如銀翹散)
- 瀉火解毒法(如黃連解毒湯)
- 滋陰降火法(如知柏地黃丸)
- 理氣化痰法(如半夏厚朴湯)
外治法
- 吹藥法:將中藥粉末(如冰硼散)吹布患處
- 含漱法:用藥液漱口(如銀花甘草湯)
- 烙法:用特製烙鐵治療慢性扁桃體肥大
- 針刺法:針刺少商、合谷等穴位
特色療法
- 擒拿法:用於急性喉風(喉部急性炎症)的急救
- 刺血法:在耳背靜脈或少商穴放血治療實熱喉症
經典方劑舉隅
- 六味湯(《喉科指掌》):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殭蠶、薄荷,治風熱喉症初起
- 養陰清肺湯(《重樓玉鑰》):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貝母等,主治白喉陰虛證
- 清咽利膈湯:治肺胃熱盛所致咽喉腫痛
現代發展
當代中醫咽喉口齒科在繼承傳統理論基礎上,結合現代診療技術,發展出:
- 中藥霧化吸入療法
- 中藥離子導入療法
- 針藥結合治療慢性咽喉疾病
- 中醫體質調理預防口腔疾病復發
此科體現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特色,對功能性咽喉疾病、復發性口腔潰瘍等現代醫學難治性疾病具有獨特優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