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喉壅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咽喉壅塞
證名,指邪氣客於肺系,導致肺氣宣肅失司,咽喉氣道壅滯不通之病證。此證常見於多種咽喉疾患,如喉痹、喉喑、乳蛾等,其病機多與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,或痰瘀互結有關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侵襲:風熱或風寒之邪上犯咽喉,阻遏肺氣,使咽喉氣道不利,壅塞作痛。
- 肺胃熱盛:過食辛辣炙煿,肺胃積熱上攻,燔灼咽喉,導致氣血壅滯,腫痛閉塞。
- 痰氣交阻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津液不布,凝而為痰,痰氣搏結於咽喉,致咽喉如物梗阻。
- 氣虛血瘀:久病體虛,正氣不足,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內停,阻於咽喉,使咽喉窒塞不舒。
臨床表現
咽喉部腫脹疼痛,吞嚥不利,甚則呼吸不暢,聲音嘶啞,或覺喉中有異物感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。若屬熱證,可見咽喉紅腫、灼熱疼痛;若屬痰氣鬱結,則以咽喉梗塞感為主,而無明顯紅腫。
辨證分型
- 風熱壅塞:咽喉紅腫疼痛,伴發熱惡風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痰氣鬱結:咽喉如物梗阻,咯痰不爽,情志不舒時加重,舌淡紅苔白膩,脈弦滑。
- 肺胃熱盛:咽喉劇痛,紅腫高突,口乾渴,便秘溲赤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
- 氣虛血瘀:咽喉窒塞日久,面色晦暗,言語乏力,舌暗或有瘀斑,脈細澀。
治法方藥
- 疏風清熱:選用銀翹散、桑菊飲加減,以宣肺利咽。
- 化痰行氣:以半夏厚朴湯為主方,理氣化痰,開鬱散結。
- 清泄肺胃:涼膈散、清咽利膈湯加減,瀉火解毒,通利咽喉。
- 益氣活血:會厭逐瘀湯加減,補氣活血,化瘀通絡。
此證雖以咽喉局部症狀為主,然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,臨證需審因論治,方能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