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日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咽日氣

定義與源流
咽日氣,又稱「咽日」,為傳統氣功術語及養生功法之名,首見於《韓非子》:「龜咽日氣而壽,故養生者服日華。」意指模仿龜類仰首吞納日光精華之行為,透過特定呼吸與意念導引,吸收太陽陽氣以滋養身心。此功法屬「服日」範疇,與「服月」、「食六氣」等同為先秦導引術之重要實踐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天人相應
    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氣息相通,太陽為「陽氣之極」,其光華屬純陽之氣,可補益人體元陽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陽氣者,若天與日」,強調陽氣對生命活動的主導作用。咽日氣即透過直接攝取日精,調和體內陰陽,尤適陽虛體質者。
  2. 經絡與氣化
    功法操作時,常配合意念導引日光由口入腹,沿任脈下行至丹田(氣海),與先天元氣相合。此過程涉及「氣化」理論,即外氣經人體轉化為營衛之氣,溫煦臟腑。太陽之火與命門相火呼應,可助燃腎陽,強化命門功能。
  3. 五行關聯
    日屬火,對應心臟與小腸。心主神明,吞納日華可安神定志;小腸為「受盛之官」,化日光為精微輸布全身。另火生土,間接健脾益胃,符合「補火生土」治則。

功法實踐要點

  • 時機選擇:以日出時分(寅至卯時)為佳,此時日光溫和,天地陽氣初升,最利吸收。
  • 呼吸配合:緩慢吸氣時,意念將日光精華隨氣流咽下,閉氣片刻以運化,呼氣時導引熱流灌注丹田。
  • 姿勢導引:多取站姿或跪坐,面東而立,仰首微張口,舌抵上齶,以橋接任督二脈。

古籍補充
《雲笈七籤》載「吞日精法」,詳述存想日中赤氣如流霞,入口後化為甘露;《遵生八箋》亦錄「採日精法」,強調「光氣入口,吞之七七」,與咽日氣原理相通。此類功法皆體現中醫「取天地之精以養人形」的養生觀。

現代詮釋
從能量醫學角度,日光中的特定頻率光波可能調節人體生物節律,而中醫視此為「陽氣共振」。實踐時結合現代光療理論,可深化對傳統功法機制的理解,然其核心仍不離中醫氣血陰陽之辨證框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