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咽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咽腫

病證名,指咽喉部位腫脹疼痛之症,屬中醫喉科常見病證。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,其記載與十二經脈病候相關,如「腎足少陰之脈……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舌乾,咽腫上氣,嗌乾及痛」,提示咽腫與經絡臟腑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咽腫多因外感風熱邪毒、內傷火熱上炎,或陰虛津虧、虛火上擾所致,病位主要在肺、胃、腎三臟:

  1. 外感風熱:風熱之邪從口鼻入侵,壅滯咽喉,氣血瘀阻而腫痛,多伴發熱、咳嗽等表證。
  2. 肺胃熱盛:過食辛辣炙煿,熱毒蘊積肺胃,循經上攻咽喉,症見咽部紅腫劇痛、口渴便秘。
  3. 陰虛火旺:久病或勞傷致腎陰虧虛,虛火循少陰經上灼咽喉,咽腫隱痛、乾燥不適,午後加重。

辨證分型

  1. 實熱證
    • 風熱犯肺:咽部紅腫,吞咽不利,伴惡風發熱、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    • 肺胃熱熾:咽喉焮紅腫痛,痰涎壅盛,甚則潰膿,兼見高熱、煩渴、舌紅苔黃燥,脈洪數。
  2. 虛熱證
    • 腎陰虧虛:咽腫色暗紅,乾痛不適,晨輕暮重,伴腰膝痠軟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治療原則

  • 實證: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。常用方如銀翹散(風熱)、清咽利膈湯(肺胃熱盛)。
  • 虛證:滋陰降火、潤喉止痛。方選知柏地黃丸養陰清肺湯加減。
    外治法可配合冰硼散吹喉,或針刺少商、合谷等穴瀉熱。

古籍論述

《諸病源候論》指出:「咽喉者,脾胃之候也……若脾肺有熱,則氣上衝咽喉,故令腫痛。」強調臟腑熱盛與咽腫之關聯。《外科正宗》進一步區分「實火」與「虛火」治法,奠定後世辨證基礎。

咽腫一症,須辨明虛實寒熱,結合經絡臟腑調理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