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嚴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嚴焯

嚴焯,清代醫家,生平籍貫不詳,其醫學著作《醫學圭旨》共三卷,然未見廣泛流傳於世。清代為中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,醫家輩出,著作繁多,嚴焯雖名聲不顯,然其著述能留存記載,足見其於當時醫學領域有所貢獻。

中醫理論體系龐大,涵蓋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、氣血津液等核心概念。嚴焯所著《醫學圭旨》,書名「圭旨」二字,或可推測其內容涉及醫學要旨、理論精華,可能為一部闡述中醫基礎理論或臨證心得的著作。清代醫家多注重經典註釋與臨床實踐相結合,若此書得以傳世,或能窺見其對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典籍的理解與發揮。

中醫術語如「陰陽平衡」、「五行生剋」、「辨證論治」等,均為歷代醫家所重視。嚴焯若生於清代中晚期,可能受溫病學派影響,對外感熱病或內傷雜病的診治有所專精;若活躍於清初,則可能承襲明末醫家的學術思想,重視脾胃調養或氣血理論。惜其著作未見行世,難以進一步考證其學術傾向。

清代醫學著作常反映時代特色,如結合脈學、藥性、方劑等實用內容。若《醫學圭旨》涉及臨床方藥,或可推測嚴焯對藥性歸經、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有所探討。中醫方劑學講究「理、法、方、藥」一貫,嚴焯若為臨證醫家,其書中可能載錄個人驗方或對古方的加減化裁,體現其治療思路。

總體而言,嚴焯雖史料記載簡略,然其著作名目留存,足為中醫文獻研究提供線索。清代醫家之學術成果,無論傳世與否,皆為中醫學術脈絡之一環,值得後世進一步探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