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嚴鴻志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嚴鴻志(字痴孫),浙江慈溪人,為近代中醫學術發展史上重要醫家之一。其學術造詣深厚,臨證經驗豐富,尤擅婦科與傷寒領域,著作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性,對後世中醫婦科學及外感病治療學影響深遠。
學術成就與著作特色
嚴氏畢生勤於著述,現存刊本中以《感證輯要》與婦科系列著作最為突出:
- 《感證輯要》
承襲仲景學說,系統整理外感熱病辨治體系。書中融合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與吳鞠通三焦辨證,並參酌俞根初《通俗傷寒論》之六經方藥,對溫病傳變規律提出「三焦遞進,氣血互參」的獨到見解,完善了清代溫病學派的理論框架。 - 婦科著作體系
- 《女科證治約旨》:以「調和肝脾為樞紐,奇經八脈為綱目」立論,強調婦人以血為本,提出「經帶胎產之變,必先察衝任之虛實」的診治原則。書中詳述月經病分型,首創「經水愆期當責之肝鬱乘脾」的病理模型。
- 《女科精華》:精選歷代婦科名家方論,尤重傅青主學說,對「帶下病五色分治」與「產後三沖證」的辨證要點有系統性發揮。
- 《女科醫案》:收錄臨床驗案百餘則,體現其用藥「輕靈透達」之特色,如以四物湯為基礎化裁的「和營解鬱湯」,展現對宋代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的繼承與創新。
-
《金匱廣義》
為闡發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之作,特別對「婦人三篇」進行深度註解。提出「雜病治絡」理論,認為「久病入絡」在婦科癥瘕積聚中尤為關鍵,發展了葉天士絡病理論的臨床應用。
學術淵源與臨床特色
嚴氏學術根基植根於以下三大體系:
- 傷寒溫病融合:取法柯韻伯《傷寒來蘇集》的六經地面說,結合薛生白《濕熱條辨》的辨證思路,形成「六經為體,衛氣營血為用」的外感病辨治框架。
- 婦科奇經辨證:受葉天士《臨證指南醫案》啟發,深化奇經用藥法度,如以鹿角霜通督脈、紫石英鎮衝脈等具體應用。
- 方劑化裁創新:擅長將《和劑局方》經典方劑靈活運用於婦科,如逍遙散加味治療經前頭痛,體現「肝為女子先天」的學術觀點。
嚴氏著作現存版本多見於民國石印本,其學說對近代江浙醫家如曹炳章、裘吉生等均有啟發,尤以「婦科重奇經,外感參三焦」的學術主張,成為近代中醫教育的重要參考內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