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嚴三點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嚴三點
宋代醫家嚴三點,江西人士,其本名已佚,因精於脈診之術,臨證僅以三指按脈,便能準確道出病源,時人敬稱其為「嚴三點」。其脈學造詣深厚,診斷精微,反映了宋代中醫脈學的發展與實踐特色。
脈診特色
嚴三點之診脈法,承襲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之脈學理論,強調「獨取寸口」,透過寸、關、尺三部,配合浮、中、沉三候(即「三部九候」之簡化),辨析臟腑氣血盛衰與病邪性質。其診法以簡馭繁,注重「胃、神、根」三要素,即脈象是否從容和緩(胃氣)、節律有序(神氣)、沉取有力(根氣),以此判斷疾病預後。
著作與學術影響
嚴三點撰有《脈法撮要》一卷,該書雖未見傳世,但據其名推測,內容當為脈診精要之總結,可能涉及常見脈象(如浮、沉、遲、數等)的臨床鑑別,以及脈證合參的辨治思路。宋代脈學重視實用性,此書或反映當時醫家對脈學系統化的追求,與崔嘉彥《脈訣》、施發《察病指南》等脈學專著同屬時代產物。
歷史背景
宋代中醫脈學趨於細化,部分醫家主張簡化脈象分類以利臨床,嚴三點「三指斷病」之技,正契合此風潮。其技藝亦體現中醫「以常達變」的診斷思維——透過常脈(平人脈象)與病脈的對比,結合望聞問切四診,推斷病機。此類經驗對後世脈學發展,如明代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的編纂,或有啟發作用。
嚴三點之佚名與著作散軼,為中醫史之憾,然其「三點」之稱,仍為宋代脈學精粹的象徵,彰顯中醫診法「至簡至精」的傳統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