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沿肛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沿肛痔

沿肛痔,又稱沿肛疔、肛門疔、肛門癰、肛門癤、肛門腫毒、肛門瘡、肛門疔瘡、肛門癰瘡、肛門腫毒瘡、肛門瘡癰、肛門瘡癰腫毒、肛門瘡癰腫毒瘡,是一種中醫病名,指肛門四周皮膚出現隆起、疼痛和瘙癢的病證。沿肛痔主要由濕熱下注和氣血凝滯引起,其特徵包括肛門周圍皮膚呈扁平狀突起,瘙癢、疼痛,潰爛時會分泌有奇臭味的液體,重度病例可能還會蔓延到會陰部,加重濕癢的症狀。

沿肛痔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和祛風除濕,可使用外用苦參湯燻洗,或者應用鵝黃散進行塗敷。

預防沿肛痔的方法包括保持肛門清潔,經常更換內褲,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,同時要注意增強身體素質和提高免疫力。

若不及時治療沿肛痔,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,例如肛門狹窄和肛瘺。因此,一旦發現沿肛痔症狀,應儘早尋求醫療協助,以免延誤疾病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