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偃刀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偃刀脈

定義與特徵
偃刀脈為中醫脈診中的「十怪脈」之一,其名取自「偃刀」之象,即刀刃仰起之狀。此脈象特徵為弦細而勁急,觸之如撫刀刃,浮取時細小緊促,沉按則堅硬而搏動急促。《素問·大奇論》明確描述:「脈至如偃刀,偃刀者,浮之小急,按之堅大急。」意指輕按脈位時,脈管細窄、緊繃如絲,重按則顯現脈體堅硬且搏動強勁,整體呈現一種剛銳凌厲之態。

病理機理
從中醫理論分析,偃刀脈的形成多與「陰液耗竭、陽亢無制」或「邪盛正虛、氣血逆亂」相關:

  1. 肝腎陰虛,虛陽浮越:肝主筋脈,腎主藏精。若肝腎陰虧,筋脈失濡,陽氣無所依附而亢逆於上,脈道失柔而顯弦急如刀。
  2. 痰瘀互結,脈道壅滯:痰濁、瘀血內阻脈絡,氣血運行受阻,脈管受邪氣逼迫而呈現外緊內硬之象。
  3. 真臟脈現,胃氣衰敗:此脈若見於久病重證,可能為臟腑真氣外露、胃氣將絕之兆,屬危候。

臨床意義
偃刀脈多提示病情深重,常見於以下證候:

  • 陰虛陽亢證:如高熱傷陰、肝風內動之眩暈抽搐。
  • 癥瘕積聚:體內腫塊、瘀血阻絡,脈道受壓而變異。
  • 晚期惡病質:氣血枯竭,脈失濡養而剛勁無柔。

古籍佐證
除《素問》外,《脈經》亦提及:「脈來如刃,責責然如按琴瑟弦,此肝傷也。」進一步強調其與肝系病變的關聯。清代《診宗三昧》則歸納:「怪脈見偃刀者,多屬真陰垂絕,陽無所戀。」

鑑別要點
需與相似脈象區分:

  • 彈石脈:沉實如指彈石,主腎氣絕。
  • 轉豆脈:滑數如豆轉動,主心氣虛。
    偃刀脈獨具「浮細沉堅」的雙層特徵,結合全身症狀可辨識。

此脈象的辨析需四診合參,尤重脈位深淺變化及兼症,方能準確判讀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