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偃月翳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偃月翳內障
病名出處
此症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,為中醫眼科所述內障病變之初期徵候。後世醫家如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進一步闡述其特徵與轉歸。
病機與證候
偃月翳內障屬「內障」範疇,其病機多與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相關,或因風火痰濕上擾清竅所致。發病時,瞳神內上半邊可見隱隱白氣,形如新月彎垂向下,故得「偃月」之名。此為內障將成之先兆,若未及時調治,白氣漸凝,終發展為「如銀內障」(即瞳神完全被白色翳障覆蓋,視物昏矇如隔雲霧)。
鑑別與相關病症
- 如銀內障:為偃月翳內障之進階階段,瞳神全白,視力嚴重受損,屬成熟期內障。
- 圓翳內障:與偃月翳同屬內障,然翳障形狀渾圓,病機相似而表現相異。
- 驚振內障:因外傷或驚震所致,與偃月翳之虛損病機有別。
中醫論治要點
歷代醫家認為,此症初期可從調補肝腎、滋陰明目著手,方劑如杞菊地黃丸加減;若兼痰濕,佐以溫膽湯化裁;肝鬱化火者,可配合丹梔逍遙散疏肝清熱。針灸常取睛明、肝俞、腎俞等穴,以通絡明目。
古籍補充
《目經大成》提及:「偃月之象,白氣初凝,猶可藥力消散。」強調早期干預之重要性。此症發展緩急,與患者體質及調攝密切相關,虛損日久者,易轉為沉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