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偃月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偃月障

病證名,見於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屬中醫眼科範疇。其名取「偃月」之形,喻指病變如半月狀遮蔽眼目,與「偃月侵睛」證候相關,二者可互參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內外合邪所致:

  1. 肝腎陰虛:肝開竅於目,腎精上注於瞳神。若肝腎虧虛,精血不足,目失濡養,則易生翳障。
  2. 風熱上攻:外感風熱邪氣,循經上擾目絡,氣血壅滯,結為障翳。
  3. 痰濕瘀阻:脾失健運,濕濁內停,化為痰濕,上泛目窠,與氣血互結,形成偃月狀病變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外觀特徵:眼瞼或白睛處見半月形濁障,色或灰或黃,邊緣漸進。
  • 自覺症狀:視物昏朦,如隔薄紗,或伴澀痛、畏光,甚則影響視野。

證候辨析

此證需與「雲霧移睛」、「冰瑕翳」等相鑑別:

  • 雲霧移睛:多見眼前黑影飄動,屬神膏病變,與偃月障之形質固定不同。
  • 冰瑕翳:翳薄如冰,透明輕淺,而偃月障多厚濁有形。

治療原則

調肝腎、祛風熱、化痰瘀 為主:

  • 內治
    • 肝腎陰虛者,用 杞菊地黃丸 加減,滋養肝腎。
    • 風熱上擾者,選 撥雲退翳散,疏風清熱。
    • 痰濕瘀阻者,以 溫膽湯桃紅四物湯,化痰通絡。
  • 外治:可配合點眼藥粉,如 八寶眼藥,以消翳明目。

古籍考據

《目經大成》指出此證「形如偃月,障蔽神光」,強調其漸進性,治療需「審因辨證,標本兼顧」。後世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亦載類似證候,歸於「外障」範疇,治法重局部與整體結合。

此證深繫臟腑氣血,臨證當細察病機,不可徒治其標而忽其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