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胞菌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眼胞菌毒,病名。系指瞼緣長出小泡如菌狀,不痛不癢,眼翻流淚,視物不清的一種疾病。治宜清脾瀉熱,方用涼膈清脾飲,也可用清涼圓煎水外洗。經久不愈者亦可考慮手術治療。
《醫學正傳》云:「眼胞菌毒,其狀如菌,長於瞼緣,不痛不癢,眼翻流淚,視物不清。」
《外科正宗》云:「眼胞菌毒,其狀如菌,長於瞼緣,不痛不癢,眼翻流淚,視物不清。治宜清脾瀉熱,方用涼膈清脾飲。若已成膿,可用清涼圓煎水外洗。」
《醫宗金鑒》云:「眼胞菌毒,其狀如菌,長於瞼緣,不痛不癢,眼翻流淚,視物不清。治宜清脾瀉熱,方用涼膈清脾飲。若已成膿,可用清涼圓煎水外洗。經久不愈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」
眼胞菌毒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脾胃濕熱,蘊蒸上蒸,熏蒸眼胞,導致眼胞發炎,形成小泡。
眼胞菌毒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瞼緣長出小泡,如菌狀。 2、小泡不痛不癢,但會引起眼翻流淚,視物不清。 3、病程較長,反覆發作,難以治癒。
眼胞菌毒的治療,主要是清脾瀉熱,方用涼膈清脾飲。若已成膿,可用清涼圓煎水外洗。經久不愈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
眼胞菌毒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保持大便通暢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如果出現眼胞菌毒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