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大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
眼大角:中醫對目內眥的認識

在傳統中醫對人體生理部位的描述中,「眼大角」是一個古老的名稱,其所指的正是現代醫學中的目內眥,即俗稱的內眼角。這個詞彙在一些中醫眼科文獻中有所記載,例如《異授眼科》便提到「眼大角即內眥」,明確了兩者的等同關係。

儘管「眼大角」這個詞彙本身並未直接闡述其深層的中醫理論內涵,但作為目內眥的代稱,其在中醫整體觀中的意義與目內眥是完全相通的。中醫學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眼睛作為「宗脈之所聚」,與五臟六腑、經絡氣血有著密切的聯繫。特別是肝開竅於目,肝的精氣充足,眼睛才能明亮有神;反之,肝的病變往往會反映在眼睛上。因此,目內眥的健康狀況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臟乃至全身的氣血狀況。

從經絡循行的角度來看,目內眥是多條重要經脈的起點或交會處。最為人熟知的是足太陽膀胱經,它起始於目內眥旁的睛明穴,並由此循行向上,繞頭部到達背部。因此,目內眥的異常,如紅腫、疼痛、分泌物增多等,可能提示膀胱經的病變,或是感受了風熱、濕熱等邪氣。

此外,足厥陰肝經的支脈直接入絡於目系,對眼部的滋養和功能維持至關重要。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等經脈雖然不直接起始於目內眥,但其經絡循行與眼部間接相連,同樣會影響眼部的氣血循環。這些經絡的氣血失衡,也可能在目內眥區域有所體現。

在中醫診斷學中,對目內眥的觀察是「望診」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醫師會通過觀察目內眥的色澤、形態、有無分泌物、是否充血或腫脹,來判斷患者的病證。例如,目內眥發紅多與肝火旺盛或風熱邪氣有關;若有黃色分泌物,則可能提示濕熱蘊結。這些觀察結果,結合其他望、聞、問、切的信息,能幫助中醫師更全面地辨識病機,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。

總而言之,「眼大角」作為目內眥的古老稱謂,雖然在現代中醫文獻中較為少用,但它仍承載著中醫對眼部局部與整體、臟腑經絡之間密切聯繫的認知。對目內眥的深入理解與觀察,是中醫眼科診斷和治療的重要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