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大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
眼大睫:中醫對目內眥的別稱

在傳統中醫對人體生理部位的描述中,「眼大睫」是一個相對少見但確有記載的名詞,它所指的正是現代醫學中的目內眥,也就是俗稱的內眼角。這一名稱可見於一些中醫眼科專著,如《葉氏眼科方》中便有提及「眼大睫即內眥」的說法,進一步證實了其與目內眥的等同關係。

儘管「眼大睫」這個詞彙本身並未直接揭示其深層的中醫理論內涵,但作為目內眥的代稱,其在中醫整體觀中的意義與目內眥是相通的。中醫學認為,眼睛是人體精氣神的匯聚之處,被稱為「宗脈之所聚」。其中,肝開竅於目,肝的精氣上輸於目,才能維持眼睛正常的視覺功能。因此,眼睛的任何部位,包括目內眥,都與肝的疏泄功能和藏血功能息息相關。

從經絡循行的角度來看,目內眥是多條重要經脈的起止點或交會處。最為人熟知的是足太陽膀胱經,它起始於目內眥旁的睛明穴,並由此循行向上。因此,目內眥的異常表現,如紅腫、癢痛或分泌物增多等,可能提示膀胱經的病變,如風熱、濕熱等邪氣侵襲。

此外,足厥陰肝經的支脈雖然直接入絡於目系,與眼球的關係更為密切,但肝經的氣血也影響著整個眼部的健康。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等亦有支脈與眼部間接相連,使得眼大睫(目內眥)成為觀察臟腑氣血盛衰的一個窗口。

在中醫診斷中,對目內眥的觀察是「望診」的重要環節之一。通過觀察其色澤、形態、有無異常分泌物、是否發紅或腫脹,可以輔助判斷病變的性質和所屬臟腑。例如,目內眥發紅常與肝火旺盛或風熱有關;若見黃色分泌物,則可能與濕熱內蘊有關。這些細微的變化都為中醫師辨證論治提供了線索。

總之,「眼大睫」作為目內眥的一個古老稱謂,雖然字面上並無特殊深意,但它作為眼部重要組成部分,在中醫理論體系中依然具有其獨特的臨床意義,是連接臟腑經絡與眼部病變的一個關鍵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