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大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眼大頭:中醫對目內眥的認識
在傳統中醫學中,「眼大頭」是一個描述人體生理部位的名詞,其所指的正是現代醫學中的目內眥。目內眥,俗稱眼角,是眼瞼與鼻側交界處的內側端。這個詞彙在一些中醫古籍中有所記載,例如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二便有「俗雲眼大頭為內眥」的論述,明確指出「眼大頭」即是「內眥」。
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眼大頭(目內眥)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解剖部位,它與臟腑經絡的循行和功能密切相關。中醫認為,肝開竅於目,因此眼睛的健康狀況與肝的生理功能息息相關。目內眥作為眼睛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正常與否也反映了肝乃至其他臟腑的氣血狀況。
在經絡循行方面,多條經脈都經過或止於目內眥附近。例如,足太陽膀胱經就起於目內眥(睛明穴),並沿頭部向上循行。因此,如果膀胱經的氣血運行不暢,可能會在目內眥區域有所反應。此外,足厥陰肝經雖然開竅於目,其經脈循行也與眼部有著密切的聯繫。手少陰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等也與眼部有間接或直接的聯繫。
中醫診斷中,觀察目內眥的形態、色澤、有無分泌物等,可以作為判斷身體狀況的依據之一。例如,若目內眥出現異常,如紅腫、分泌物增多、癢痛等,中醫可能會聯想到與其相關的經絡病變或臟腑熱證。這些現象可能提示肝火上炎、風熱犯表、濕熱內蘊等不同證候。
總體而言,「眼大頭」這個詞雖然相對古樸,但它承載了中醫對人體局部與整體之間聯繫的深刻理解。透過對目內眥的觀察,中醫師能夠更全面地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,為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