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目風眼寒
目風眼寒為中醫證候名詞,指眼部畏懼風寒之病理表現。此證首載於《素問·風論》,原文云:「風入系頭,則為目風眼寒。」意指風邪侵入頭目經絡,導致眼部對風寒刺激異常敏感,甚或伴見疼痛、流淚、瞼痙等症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風寒外襲,循經上犯頭目所致。足厥陰肝經「連目系」,足少陽膽經「起於目銳眥」,風寒之邪客於此二經,易使氣血凝滯,目失溫養,故發為眼寒。另亦有因肝血不足或陽氣虛衰,不能上榮於目,致使眼部抗邪力弱,稍遇風冷即感不適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雙眼或單眼畏風怯寒,遇冷風刺激則酸澀難睜,或伴微痛、流淚,甚則眼瞼緊閉不舒。部分患者可能兼見頭痛、鼻塞等表證,或面色蒼白、手足不溫等裡虛之象。
辨證論治
-
風寒外襲證
- 主症:眼寒驟起,惡風明顯,或兼頭痛、鼻塞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- 治法:疏風散寒,通絡明目。
- 用藥:可選川芎茶調散加減,酌加蔓荊子、白芷以增強祛風止痛之效。
-
肝血不足證
- 主症:眼寒日久,視物昏花,面色無華,舌淡,脈細。
- 治法:滋養肝血,溫煦目竅。
- 用藥:四物湯合**枸杞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