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科心法要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《眼科心法要訣》詳述

《眼科心法要訣》出自清代官修醫學巨著《醫宗金鑒》卷七十七至七十八,為中醫眼科專論。其內容以歌訣形式編纂,便於傳誦,並附註釋闡發醫理,系統性地總括眼科診治綱要。

內容架構

  1. 總論眼科診法

    • 強調「五輪八廓」理論,將眼部分屬五臟:
      • 肉輪(眼瞼)屬脾
      • 血輪(目眥)屬心
      • 氣輪(白睛)屬肺
      • 風輪(黑睛)屬肝
      • 水輪(瞳神)屬腎
    • 結合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,尤重目色、形態與經絡關聯,如赤脈貫睛多責之心火,翳膜遮睛常涉肝風。
  2. 眼科病證分類

    • 內障二十四證
      指瞳神內病變,如「圓翳內障」(白內障)、「綠風內障」(青光眼)等,病因多與肝腎陰虛、氣血失調相關。歌訣載其病機如「水晶翳覆瞳仁暗,腎水虧虛火灼陰」,治療重滋補肝腎、清降虛火。
    • 外障四十八證
      涵蓋眼瞼、白睛、黑睛等外顯病變,如「針眼」(麥粒腫)、「赤絲虯脈」(結膜充血)等。外障多因風熱外襲或脾胃濕熱,治法如疏風清熱、解毒散瘀,方選撥雲散瀉肺湯等。

學術特色

  • 歌訣簡明,理論臨床並重:七言韻文概括證候要點,如「暴赤腫痛羞明淚,天行熱毒犯肝肺」,註釋則引《銀海精微》等典,解析用藥配伍(如黃連、梔子清肝肺火)。
  • 承襲經典,融合實證:病機闡發根於《內經》「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」,治療則參酌金元醫家瀉火、補虛之術,展現清代中醫眼科的體系化成就。

此書為中醫眼科重要文獻,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性,歷來為研習者所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