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眼楞

眼楞,又稱眼弦,為人體解剖部位名稱,最早見載於《醫學綱目》卷十三。此部位乃指眼瞼之邊緣處,即上下眼瞼與眼球相接之部位,中醫稱之為「瞼弦」或「胞瞼邊緣」。其生理結構與經絡循行密切相關,亦為望診中察病之重要部位。

中醫理論與眼楞之關係

  1. 所屬經脈
    眼楞與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有直接關聯。膀胱經起於目內眥(睛明穴),胃經循行於目下(承泣穴),故眼楞之異常亦可反映此二經之氣血盛衰。
  2. 與五臟聯繫
    中醫認為「瞼為肉輪,屬脾」,眼楞作為瞼緣部分,其健康狀態與脾胃功能相關。若脾失健運,濕濁上泛,可致眼楞濕爛、瞼弦赤癢;若肝經風熱或血虛風燥,則易見眼楞紅腫、鱗屑附著。
  3. 病理表現

    • 風熱侵襲:眼楞紅腫灼熱,多伴目癢淚多。
    • 濕熱蘊結:瞼弦濕爛滲液,常見於「瞼弦赤爛」(類似西醫之瞼緣炎)。
    • 血虛風燥:眼楞乾澀刺癢,皮膚粗糙脫屑,多因津血不足,不得濡養所致。
  4. 古籍記載
    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瞼弦赤爛者,蓋因脾胃濕熱,復受風邪,風與濕熱相搏,停於瞼內。」說明眼楞病變與內在臟腑失調及外邪相干之病機。

總結,眼楞雖為局部解剖結構,然其病候實為內外因交互作用之結果,臨床辨證需結合整體狀況,探究其背後之經絡氣血與臟腑功能失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