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眉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眼眉跳

眼眉跳,又稱眼上胞振跳,屬中醫病證名,指眼瞼(上胞)不自主振跳,並牽連眉際隨之跳動之症候。此症記載見於秦伯未《中醫臨症備要》,民間俗稱「眼眉跳」,與胞輪振跳(即眼瞼跳動)相關,但病位及牽涉範圍稍異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眼眉跳主要與肝、脾二臟功能失調及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相關,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:

  1. 肝風內動

    • 肝主筋,開竅於目。若情志不舒、肝鬱化火,或陰血虧虛致肝陽上擾,皆可引動內風,使眼瞼筋脈失養而跳動。
  2. 氣血兩虛

    •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主肌肉。長期勞倦或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肌肉失於濡養,則見眼胞及眉際顫動。
  3. 風邪外襲

    • 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,客於眼周經絡(如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),導致局部氣血不和,引發振跳。
  4. 痰濕阻絡

    • 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亦可致眼瞼肌肉異常抽動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風上擾型

    • 症見眼眉跳動頻繁,伴眩暈、頭痛、口苦咽乾、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    • 病機:肝陽偏亢,風陽上擾目絡。
  2. 氣血虧虛型

    • 症見跳動無力,時作時止,面色蒼白、神疲乏力,舌淡苔薄,脈細弱。
    • 病機:氣血不足,筋脈失養。
  3. 外風襲絡型

    • 症見突然發作,或兼惡風、鼻塞,舌苔薄白,脈浮。
    • 病機:風邪客於陽明、少陽經脈。
  4. 痰濕阻滯型

    • 症見眼瞼沉重、跳動綿綿,胸悶痰多,舌苔白膩,脈滑。
    • 病機:痰濕內蘊,經絡氣機不暢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眼眉跳以調和氣血、平肝熄風、健脾化痰為主,治法包括內服方藥與外治針灸:

  • 肝風上擾:天麻鉤藤飲或鎮肝熄風湯加減。
  • 氣血兩虛:歸脾湯或八珍湯加減。
  • 外風襲絡:羌活勝風湯配合局部鍼灸。
  • 痰濕阻絡:溫膽湯合半夏白朮天麻湯化裁。

針灸常取穴:太陽、攢竹、四白、合谷、太衝等,以疏調經氣、熄風定顫。

相關鑑別

此症需與胞輪振跳(單純眼瞼跳動)及面肌痙攣(範圍較廣,累及面部肌肉)區別。眼眉跳病位較侷限,多屬輕症,然若久病不癒或跳動加劇,可能反映臟腑失衡加深,需進一步辨析根源。

此症名雖小,然背後牽涉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之精髓,體現「有諸內必形諸外」之理論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