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內風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眼內風癢
證名,首見於《銀海精微》。此症以眼部遇風則癢為主要特徵,屬中醫「目癢」範疇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眼內風癢多因 風邪外襲 所致。風性善行數變,易侵襲體表,若客於眼絡,與氣血相搏,則發為癢症。其病機可分為:

  1. 風熱壅目:風邪夾熱,上犯目竅,症見癢如蟲行、灼熱微痛,或伴輕微紅腫。
  2. 血虛風燥:肝血不足,目失濡養,風邪乘虛而入,症見癢勢綿綿、目澀乾燥,常見於久病或體弱者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風熱型:遇風癢甚,眼瞼微腫,眵淚略黏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  • 血虛型:癢勢時作時止,目乾少淚,面色無華,舌淡脈細。

治療原則

  1. 祛風止癢:主方選 消風散(《外科正宗》)加減,風熱者加菊花、桑葉;血虛者合 四物湯 養血潤燥。
  2. 局部療法:可配合中藥熏洗(如桑葉、薄荷煎湯),或針灸取穴 攢竹風池 以疏風通絡。

此症雖以風邪為主,然需辨明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古典醫籍中,《審視瑤函》進一步指出:「癢如虮虱瞼中生,風濕熱邪客肝經。」提示除風邪外,濕、熱等因素亦可能相兼為病,臨證時需細察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