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眼系,又稱目系,為中醫重要生理名詞,指連接眼部與腦部的經脈組織結構,屬「五官九竅」中目竅之根本。《靈樞·寒熱病》明載:「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,正屬目本,名曰目系。」此處「目本」即強調眼系為目睛生理功能之基礎,與腦、經絡及五臟氣血密切相關。
一、經絡歸屬與循行
- 足太陽膀胱經主通
眼系直接貫通項部(後頸)而入腦,為足太陽膀胱經所轄。此經脈起於目內眦(睛明穴),上行至額交巔,其支者從巔入絡腦,與「目系」之循行相合,故《內經》稱其「正屬目本」。 - 他經絡之聯繫
- 足厥陰肝經:肝開竅於目,其脈「連目系」,肝血上注以濡養目竅。
- 手少陰心經:心主血脈,《靈樞·大惑論》言:「目者,心使也。」心氣通於目系,調控視覺神識。
- 奇經八脈:督脈、陰蹻、陽蹻皆與目系相交,影響目之開闔與轉動。
二、生理功能
-
氣血上承之通道
眼系為「清陽之竅」的輸注通路,五臟六腑之精氣皆通過經脈匯聚於目,如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所述:「諸脈者皆屬於目。」 - 視覺與神機之樞紐
《證治準繩》稱眼系為「睛珠之根」,主司眼球轉動與視覺傳導。腦為髓海,目系連腦,故視物辨色需腦髓與目系共濟。
三、病理關聯
- 經氣鬱滯
外感風寒或內傷情志,致足太陽經氣不利,可現頭痛連目、視物昏矇,甚則「目如脫」(《靈樞·經脈》)。 - 肝血虧虛
肝陰不足,目系失養,易見乾澀、視歧(複視),如《諸病源候論》言:「目系急則目眩以轉。」 - 熱邪上擾
陽明腑熱或心火亢盛,循經上灼目系,可致目赤腫痛、暴盲,此即「火鬱發之」之病機。
四、古典文獻佐證
- 《靈樞·大惑論》: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」強調眼系為精氣灌注之樞。
- 《醫宗金鑒》:「睛明穴乃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陰陽蹻五脈之會。」揭示眼系與多經交會之特性。
綜言之,眼系於中醫理論中,實為形(經脈結構)與神(視覺功能)合一之關鍵,其病證治療需辨經絡虛實、臟腑盛衰,方可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