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眼癢極難忍外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眼癢極難忍外障
病證名,出自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。指眼瞼邊緣、眼角內部,甚至延及眼珠,出現劇烈瘙癢、難以忍受的病證。此症多因風邪侵襲,上犯肝膽經絡,導致氣血失和,風熱或風濕之邪鬱滯於目竅所致,屬中醫「目癢」範疇中之重證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肝開竅於目,肝膽經絡與眼目密切相關。若外感風邪,或內生風熱、風濕,循經上擾目竅,則易引發眼癢。風性善行數變,故瘙癢劇烈;若風邪夾熱,可兼見目赤灼熱;若風邪夾濕,則可伴見眼瞼濕爛、分泌物增多等症。此外,肝血不足或陰虛內熱者,亦可能因虛風內動而誘發目癢。
臨床表現
此症以眼部瘙癢難忍為主,輕者僅限於眼瞼邊緣或內眥,重者癢感蔓延至眼珠,甚則影響視物。可能伴隨以下症狀:
- 風熱證:眼癢灼熱,白睛微紅,畏光流淚,舌紅苔薄黃。
- 風濕證:眼癢纏綿,眼瞼濕爛,分泌物黏稠,舌苔厚膩。
- 血虛風動證:眼癢時作時止,目乾澀,面色無華,舌淡。
治療原則
以疏風清熱、養血熄風為主,根據證型辨治:
- 風熱證:宜祛風清熱,方用 驅風一字散(《審視瑤函》)加減,藥如防風、荊芥、蟬蛻、黃芩等。
- 風濕證:宜祛風除濕,方選 除濕湯(《眼科纂要》),常用藥如蒼朮、黃柏、茯苓、車前子等。
- 血虛風動證:宜養血熄風,方用 四物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合 止癢方,酌加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蒺藜等。
外治法
可配合中藥熏洗或點眼,如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 清熱解毒,或 桑葉煎湯 外洗以疏風止癢。針灸取穴如 風池、太衝、肝俞等,以疏泄肝膽風熱。
此症與西醫「過敏性結膜炎」、「瞼緣炎」等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強調從整體調理,辨證論治以根治其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