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焰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焰陽之中醫釋義
焰陽為中醫專有術語,意指亢盛之陽氣,其性如火焰升騰,屬陽熱之極的表現。此概念首見於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:「華發水凝,山川冰雪,焰陽午澤,怫之先兆也。」文中描述氣候寒極而陽氣鬱閉,至午時(陽氣最盛之刻)化為熾熱之象,暗喻人體內陰陽失衡時,陽氣過亢所生之病理狀態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與少陽、太陽之別
焰陽不同於《傷寒論》之「少陽」(半表半裡之熱)或「太陽」(表陽),而是指氣化過度之裡熱,常因陰不制陽或五志化火所致。其特徵為:- 體現於面色赤燄、目紅乾澀
- 或見高熱煩躁、口舌生瘡
- 甚者可致血脈妄行,如衄血、發斑
-
與五行火邪關聯
五行中「火曰炎上」,焰陽即火邪熾盛之極端形式,與「君火」「相火」失衡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出「壯火食氣」,焰陽即屬此類,易耗傷津液,轉為陰虛陽亢之證。 -
脈象與舌徵
- 脈象多洪大滑數,或見浮取搏指、沉候反弱
- 舌質紅絳,苔黃燥或焦黑,嚴重時呈芒刺裂紋
臨床辨證要點
焰陽常見於外感熱病極期(如溫病氣分證)或內傷雜病(如肝陽暴亢)。《溫病條辨》所述「陽明燥熱,上擾神明」之昏譫症,即屬焰陽灼燔心包之變證。治療當以清熱瀉火、鎮攝浮陽為主,如白虎湯、犀角地黃湯等,然需辨明虚实夾雜,不可執一而論。
古籍延申
除《素問》外,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論「太一移日」提及「炎燠之氣」,與焰陽相通,均強調自然界與人體陽氣暴烈的相互映照,進一步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