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丹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丹候

丹候是一種由風熱毒氣侵襲人體而引起的皮膚病,主要發生在小兒身上。其名稱源自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九中巢氏的說法,巢氏解釋說:「風熱毒氣客於腠理,熱毒搏於血氣,蒸發於外,其皮上熱而赤,如丹之塗,故謂之丹也。」巢氏清楚地描述了皮膚感染了毒氣後的症狀,皮膚變得紅腫且熱痛,形成丹一般的紅斑。同樣,在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一中,丹候也被用來形容小兒的丹毒,並強調「小兒得之最忌」。

丹候具有以下的臨床表現:病情突然發作,患處皮膚潮紅、灼熱疼痛,有密集的紅色皮疹,形狀像丹砂,常伴有發熱、頭痛、焦躁、口渴等症狀。

治療丹候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痛。可以使用紫草、赤芍、丹皮、黃連、黃芩等中藥煎湯內服,同時也可以外用紫草油塗抹患處。

預防丹候的方法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風寒、暑濕等外邪,同時也要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丹候是一種嚴重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皮膚潰爛、壞死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有丹候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