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羊胡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羊胡瘡,又名羊須瘡,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。其病因主要是由於脾胃濕熱鬱於肌膚,並且受到風邪的感染。

羊胡瘡的症狀表現為下頦部出現紅色丘疹,大小不一,有時像粟米,有時像黃豆。丘疹通常伴隨著焮熱、癢痛,破潰後會流出黃色液體,且可能出現片狀分佈。

治療羊胡瘡的方法主要是祛風勝濕,涼血清熱。可以內服升麻消毒飲,並加入蒼術和黃連等中藥;如果有破潰滲血的情況,建議服用消風散;如果濕熱病情較重,可以內服芩連平胃湯。此外,也可以外用三石散或將三黃丹與麻油調製後敷膚。這些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症狀並促進痊癒。

除了治療,預防羊胡瘡也很重要。以下是一些預防方法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澡,勤換衣物。
  2. 避免接觸過敏原,如花粉和塵蟎等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如果出現羊胡瘡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