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羊躑躅中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羊躑躅中毒,病名。羊躑躅一名鬧羊花。見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因藥用或誤服羊躑躅過量而出現中毒症狀。初見噁心嘔吐,腹瀉;繼則心跳緩慢,血壓下降,動作失調;嚴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。治宜中西醫結合救治。文獻記載用梔子汁、茅根、綠豆解毒。

羊躑躅(學名:Rhododendron dauricum L.),又名鬧羊花、山躑躅、羊躑躅花、羊躑躅根、羊躑躅葉、羊躑躅果、羊躑躅枝、羊躑躅苗、羊躑躅花蕾、羊躑躅花粉、羊躑躅根皮、羊躑躅根莖、羊躑躅根葉、羊躑躅根皮葉、羊躑躅根莖葉、羊躑躅花蕾葉、羊躑躅花粉葉、羊躑躅根皮葉花蕾、羊躑躅根莖葉花蕾、羊躑躅花粉葉花蕾,為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。

羊躑躅分布於中國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華中、華南、西南等地,生於海拔1000-3000米的山坡、溝谷、林緣、灌叢中。

羊躑躅為常綠灌木,高1-3米;小枝圓柱形,無毛,具縱棱,幼時被短柔毛,老時脫落;葉革質,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,長3-7厘米,寬1.5-3厘米,先端圓形或鈍,基部楔形,邊緣有細鋸齒,上面深綠色,無毛,下面淡綠色,被短柔毛,側脈5-7對,在上面不明顯,在下面凸起;葉柄長1-2厘米,被短柔毛;花序頂生,圓錐狀,長5-10厘米,花密集,直徑1.5-2厘米;花梗長1-2厘米,被短柔毛;花萼鍾狀,長5-6毫米,裂片5,三角形,長約2毫米,先端急尖,外面被短柔毛;花冠漏斗狀,長2-2.5厘米,裂片5,卵形,長約1.2厘米,先端圓形,外面被短柔毛;雄蕊10,著生於花冠筒中部,花絲長約1.5厘米,花葯長圓形,長約2毫米;雌蕊1,子房下位,長約1.5厘米,花柱長約1.5厘米,柱頭頭狀;蒴果長圓形,長約2厘米,直徑約1厘米,無毛,具宿存花柱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
羊躑躅全草入藥,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主治感冒發熱、咽喉腫痛、肺熱咳嗽、吐血、衄血、跌打損傷、癰腫瘡毒、毒蛇咬傷等症。

羊躑躅中毒,是指因藥用或誤服羊躑躅過量而出現的中毒症狀。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、腹瀉、心跳緩慢、血壓下降、動作失調,嚴重者可因呼吸停止而死亡。

治療羊躑躅中毒,宜中西醫結合救治。中醫可用梔子汁、茅根、綠豆等解毒。西醫可用催吐、洗胃、導瀉、輸液等方法治療。

羊躑躅中毒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用藥安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