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常有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常有餘,中醫名詞,出自朱丹溪《格致餘論》卷一。陽,指相火,即有餘之陽。多為精血虧損,陰不濟陽所致。飲食不節,嗜酒縱欲,均可導致陰精虧損,相火妄動,故陽常有餘。

陽常有餘是指人體陽氣過盛的一種病理狀態。陽氣過盛,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,如頭暈目眩、心煩氣躁、失眠多夢、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結等。

陽常有餘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飲食不節:飲食過於肥甘厚膩,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水濕停聚,濕熱內生,從而導致陽氣過盛。
  2. 嗜酒縱欲:過度飲酒和縱欲,會損傷肝腎,導致肝腎陰虛,從而導致陽氣過盛。
  3. 情志不遂:長期情志不遂,會導致肝氣鬱結,肝鬱化火,從而導致陽氣過盛。

陽常有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清熱瀉火:對於陽常有餘伴有熱象的患者,可以使用清熱瀉火的中藥,如黃連、黃芩、知母、生地等。
  2. 滋陰降火:對於陽常有餘伴有陰虛火旺的患者,可以使用滋陰降火的中藥,如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。
  3. 疏肝理氣:對於陽常有餘伴有肝鬱氣滯的患者,可以使用疏肝理氣的中藥,如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等。

陽常有餘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清淡,少吃肥甘厚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2. 適度運動,保持良好的體魄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陽常有餘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後果,如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陽常有餘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