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陽痓,病名。見《丹溪心法.痓》。即陽痙。詳該條。
陽痓,又名陽痙。是指由於陽氣過盛,肝陽上亢,痰熱互結,閉阻經絡所致的急性痙攣性疾病。多見於青壯年,起病急驟,常在勞累、情志不遂、外感風熱等因素誘發。主要表現為頭痛、眩暈、肢體抽搐、四肢拘急、角弓反張、牙關緊閉、不省人事等。治療宜以清熱解痙、通絡止痛為主。可選用羚羊角、鉤藤、天麻、白礬、僵蠶等藥物。
《丹溪心法.痓》曰:「陽痓者,陽氣盛而陰氣衰,故名陽痓。其證頭痛、眩暈、肢體抽搐、四肢拘急、角弓反張、牙關緊閉、不省人事。治宜清熱解痙、通絡止痛。方用羚羊角、鉤藤、天麻、白礬、僵蠶等。」
陽痓的病因病機,主要為陽氣過盛,肝陽上亢,痰熱互結,閉阻經絡。陽氣過盛,可導致肝陽上亢,肝陽上亢則可導致痰熱內生,痰熱互結,閉阻經絡,從而引起陽痓的臨床表現。
陽痓的臨床表現,主要為頭痛、眩暈、肢體抽搐、四肢拘急、角弓反張、牙關緊閉、不省人事等。頭痛、眩暈多因肝陽上亢,痰熱上擾所致;肢體抽搐、四肢拘急、角弓反張、牙關緊閉、不省人事多因痰熱閉阻經絡所致。
陽痓的治療,宜以清熱解痙、通絡止痛為主。可選用羚羊角、鉤藤、天麻、白礬、僵蠶等藥物。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、平肝熄風的功效;鉤藤具有清熱解毒、平肝熄風的功效;天麻具有平肝息風、止痙的功效;白礬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;僵蠶具有息風止痙、平肝熄風的功效。
陽痓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- 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陽痓是一種急性痙攣性疾病,病情嚴重時可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陽痓的臨床表現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