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癲,又稱陽癇,是一種突然失去意識,不久即蘇的疾病。患者在發作時會出現口吐白沫,四肢抽搐,失去意識,類似死亡狀態。發作過後,患者會很快清醒,但會感到疲倦、頭痛和身體不適。病因多與情志不遂、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、外感風寒等因素有關。

情志不遂,如長期抑鬱、焦慮和恐懼等,會導致肝氣鬱結,痰濁內生,造成陽癲。飲食不節,如暴飲暴食、過食生冷、辛辣等食物,會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痰濁內生,可引起陽癲。勞累過度會耗傷氣血,氣血不足,不能濡養臟腑,痰濁內生,可引起陽癲。外感風寒會導致肺氣受損,肺失宣降,津液不布,痰濁內生,可引起陽癲。

陽癲的治療主要以扶正祛邪為主。扶正的方法包括補益脾胃、肝腎之氣,以增強臟腑功能,改善痰濁內生的情況;祛邪則是通過清熱化痰、開竅醒神,以消除痰濁並恢復清醒。常用的方劑有柴胡桂枝湯、半夏白朮天麻湯和羚羊角鉤藤湯。

預防陽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飲食有節,不要暴飲暴食;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相關疾病。

陽癲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,只要積極治療,大多數患者都能恢復健康。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當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陽癲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