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風

陽風為中醫古籍中記載的夏季特有的自然氣候現象,出自《靈樞·論勇》:「春青風,夏陽風,秋涼風,冬寒風。」此處以四季風氣特性劃分,夏風屬「陽」,與夏季炎熱、升發的氣候特質相應。

陽風與中醫理論的關聯

  1. 陰陽屬性
    陽風的「陽」字直接體現其屬性和夏季的陽氣特性相符。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,萬物生長茂盛,人體氣血亦隨之向外發越。陽風作為夏季的外邪之一,其性質屬「熱」,易與人體內熱相合,導致陽亢或津液耗傷。
  2. 六氣與外邪
    中醫認為風為「百病之長」,常兼夾其他邪氣為患。陽風是夏季的風邪,兼具「風」與「暑熱」特性,易侵襲人體肌表或頭面,可能引發如頭脹、目赤、煩躁等陽熱症狀,甚或與濕邪結合,形成「暑濕」病證。
  3. 對人體的影響
    陽風過盛時,可能擾動人體氣機,導致腠理開泄過度而汗出過多,耗氣傷津。古典醫籍中雖未直接詳述陽風致病機轉,但根據其季節特性,可推論其與「暑邪」致病有相似之處,如耗氣傷陰、擾動心神等。

陽風與養生

夏季順應陽風之性,中醫強調「春夏養陽」,但需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陽風之中,以防暑熱內侵。傳統夏季養生注重清熱生津、調暢氣機,如飲食宜清淡,適度攝取綠豆、西瓜等清暑之物,以平衡陽風帶來的熱邪影響。

綜觀之,陽風不僅是自然氣候的描述,更在中醫理論中反映季節與人體互動的動態關係,為外感病機與養生調攝的重要參考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