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代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代指(急性化膿性爪甲感染)之中醫論述

代指,又稱「代甲」、「糟指」、「土XX(wěi未)」、「(疒貢)爪」、「淪指」或「遭指」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,屬爪甲部急性化膿性感染病症。其發病多因指、趾外傷後感染邪毒,或火熱之毒蘊結於局部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代指之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外傷染毒:指端受刺傷、壓傷或剪甲過深,使外邪(如熱毒、濕毒)乘虛而入,鬱滯於爪甲之下。
  2. 火毒蘊結:體內火熱熾盛,循經上炎,聚於肢末,化腐成膿。
  3. 氣血壅滯: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熱毒不得外泄,鬱而化膿。

巢元方於《諸病源候論》中描述:「代指者,其指先腫,焮焮熱痛,其色不暗,然後方緣爪甲邊結膿極者,爪甲脫也。」指出本病初起局部紅腫熱痛,繼而膿液積聚於甲下,嚴重時可致爪甲脫落。

臨床表現

代指病程進展可分三期:

  1. 初期(鬱熱期):指端紅腫灼痛,觸之堅硬,但尚未成膿。
  2. 成膿期:疼痛加劇,甲下可見黃白色膿液,按之有波動感,或沿甲緣滲出膿汁。
  3. 潰後期:膿液排出後,若熱毒未清,可致爪甲鬆動脫落;若正氣充足,則膿盡漸癒。

治療方法

歷代醫家對代指之治療注重內外兼治,尤重外治法:

外治

  1. 初期消散
    • 湯漬法:以甘草、樸硝各五錢煎湯浸洗患指,清熱解毒、軟堅散結。
    • 醋浸法:取蔥葉、烏梅(去核取仁)共搗研,和醋浸泡患處,以收斂消腫。
  2. 成膿切開:若膿已成且積於甲下,需及時切開排膿,避免腐蝕甲床。術後外貼琥珀散(《醫宗金鑒》方,主成分為琥珀、血竭等),以化瘀生肌。
  3. 潰後處理:按中醫潰瘍療法,予提膿祛腐、生肌收口之藥,如九一丹、生肌玉紅膏等。

內治

若火毒熾盛,伴發熱、煩渴者,可配合內服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,以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。

相關病症辨析

代指與指疔(指端急性化膿性炎症)相似,然指疔病位較深,多累及指腹,疼痛更劇;而代指以甲下及甲周化膿為特徵,二者治法雖有相通,但需辨證施治。

歷代外科典籍如《外科正宗》、《醫宗金鑒》均沿襲巢氏之論,強調本病「難消易膿」之特點,治療貴在及早介入,防其傳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