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關

陽關為中醫經絡學中之穴位名稱,因所在部位不同,分為腰陽關膝陽關,二者分屬不同經脈,主治功能亦有差異。

1. 腰陽關

歸經:屬督脈。
定位:位於腰部,後正中線上,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處。取穴時可先定位兩側髂嵴最高點連線,與脊柱相交處即為第四腰椎棘突,其下方即為腰陽關。
功能主治

  • 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腰陽關居腰部要衝,具調理下焦、強健腰脊之效。
  • 主治腰骶疼痛、下肢痿痹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帶下等虛寒或氣滯病證。
  • 與命門、腎俞等穴配伍,可增強溫補腎陽之功;配環跳、委中則擅治腰腿疼痛。
    刺灸法:可直刺0.5~1寸,多施以灸法,尤適宜虛寒證。

2. 膝陽關

歸經:屬足少陽膽經,又名寒府關陵
定位:位於膝外側,陽陵泉上3寸,股骨外上髁後方凹陷處。
功能主治

  • 足少陽經循行過膝,膝陽關局部取穴,主疏利膝關節氣血。
  • 主治膝臏腫痛、腘筋攣急、小腿麻木等下肢經絡痹阻證。
  • 常與陽陵泉、鶴頂配伍,強化通絡止痛之效。
    刺灸法:直刺0.8~1.2寸,可配合溫針或艾灸以散寒通痹。

總結

腰陽關與膝陽關雖同名,然一屬督脈、一屬膽經,前者重於調理下焦與腰脊,後者偏治膝部氣血阻滯,臨床需辨經取穴,方能切中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