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陽黃,病證名。黃疸之屬濕熱者。見《傷寒微旨論》。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陽黃證因濕多成熱,熱則生黃,此即所謂濕熱證也。」由濕熱蘊蒸肝膽,膽熱液泄,外滲肌膚,下流膀胱,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盡黃。證見發熱煩渴,身目黃色鮮明如橘子色,小便色深如濃茶,伴食欲減退或噁心嘔吐,大便不暢,腹脹脅痛,舌質紅,苔黃膩,脈弦數等。治宜清化濕熱。熱重於濕者,用茵陳蒿湯,梔子柏皮湯、大柴胡湯等;濕重於熱者,用茵陳五苓散等。參見黃疸、濕熱發黃條。
陽黃,又名濕熱黃疸。是由於濕熱蘊蒸肝膽,膽熱液泄,外滲肌膚,下流膀胱,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盡黃的病證。
陽黃的臨床表現為:發熱煩渴,身目黃色鮮明如橘子色,小便色深如濃茶,伴食欲減退或噁心嘔吐,大便不暢,腹脹脅痛,舌質紅,苔黃膩,脈弦數等。
陽黃的治療原則是清化濕熱。熱重於濕者,用茵陳蒿湯,梔子柏皮湯、大柴胡湯等;濕重於熱者,用茵陳五苓散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