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痹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痹熱,又稱熱痹,是指由於感受外邪,導致人體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以肌肉、關節疼痛、腫脹、灼熱感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。

《素問·痹論》中提到:「其熱者,陽氣多,陰氣少,病氣勝,陽遭陰,故為痹熱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熱痹是由於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導致人體陰陽失調,從而引發的疾病。

熱痹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感風熱:風熱之邪侵襲人體,導致人體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從而引發熱痹。
  2. 內生濕熱:體內濕熱蘊結,導致人體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從而引發熱痹。
  3. 飲食不節:飲食過於辛辣、肥甘厚膩,導致人體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從而引發熱痹。
  4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導致肝氣鬱結,氣血不暢,從而引發熱痹。

熱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肌肉、關節疼痛、腫脹:熱痹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肌肉、關節疼痛、腫脹。疼痛的部位多見於四肢、腰背、膝關節等處。疼痛的性質多為灼熱、刺痛,可伴有腫脹、發熱、局部皮膚紅腫等症狀。
  2. 口乾、口苦、咽喉腫痛:熱痹患者常常會出現口乾、口苦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這是由於熱邪灼傷津液所致。
  3. 大便乾燥、小便黃赤:熱痹患者常常會出現大便乾燥、小便黃赤等症狀。這是由於熱邪傷津所致。
  4. 舌紅、苔黃、脈弦數:熱痹患者的舌質多為紅色,舌苔多為黃色,脈象多為弦數。

熱痹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清熱解毒:熱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金銀花、連翹等。
  2. 活血化瘀:熱痹患者常常會出現肌肉、關節疼痛、腫脹等症狀。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、腫脹等症狀。常用的中藥有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。
  3. 補益肝腎:熱痹患者常常會出現肝腎陰虛的症狀。補益肝腎可以滋陰降火,緩解熱痹的症狀。常用的中藥有熟地黃、山藥、枸杞子、女貞子等。

熱痹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、肥甘厚膩的食物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出現了熱痹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