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隴

「陽隴」為中醫學術名詞,意指陽氣之隆盛狀態。「隴」通「隆」,有高起、旺盛之意,故「陽隴」即形容陽氣充盈至極的生理現象。此概念源於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,其中記載:「日中而陽隴」,指出一日之中,正午時分為陽氣最為旺盛之時,與自然界陽氣升發的規律相呼應。

從中醫理論分析,「陽隴」與人體陰陽消長、經氣運行密切相關。人體陽氣隨天象變化而浮沉,晝夜節律中,白晝屬陽,陽氣自清晨始生,至午時達頂峰,此時氣血充盛,經脈流注旺盛,故精神振奮、活動力強。此現象亦體現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,即人體陰陽與自然界晝夜更替同步。

在臨床辨證中,「陽隴」的理論可用以解釋某些病理變化。若陽氣過度亢盛而未得斂藏,可能化火耗陰,出現煩躁、面赤、脈洪大等實熱證候;反之,若陽氣虛衰,難以達至「陽隴」狀態,則常見畏寒、倦怠、脈沉遲等陽虛之象。此外,針刺療法中的「候氣施術」,亦常參考陽氣盛衰之時機,如午時陽隴,可酌取陽經穴位以助氣血調暢。

「陽隴」一詞不僅描述生理狀態,亦反映中醫對陰陽動態平衡的重視,可與「陽氣」「衛氣」「子午流注」等學說相互參照,深化對人體生命節律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