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明少陽合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明少陽合病,病證名。陽明與少陽合病,以下利為主症,既有陽明病的身熱,不惡寒反惡熱,自汗,腹滿等症,又有少陽病的口苦,咽乾,目眩等症。《傷寒論.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:「陽明少陽合病,必下利」。即為傷寒合病的一種。參合病條。

陽明少陽合病,是指陽明病與少陽病同時存在的一種病證。陽明病和少陽病都是外感熱病,但其病機和臨床表現各有不同。陽明病的病機是陽明熱盛,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身熱、不惡寒反惡熱、自汗、腹滿、便溏等。少陽病的病機是少陽樞機不利,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口苦、咽乾、目眩、耳聾、胸脅苦滿、往來寒熱等。陽明少陽合病的病機是陽明熱盛與少陽樞機不利的共同作用,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身熱、不惡寒反惡熱、自汗、腹滿、便溏、口苦、咽乾、目眩、耳聾、胸脅苦滿、往來寒熱等。

陽明少陽合病的治療,應以和解少陽、清利陽明為原則。可用小柴胡湯加大黃、芒硝等藥治療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中關於陽明少陽合病的論述:

  • 「陽明少陽合病,必下利」
  • 「少陽病,得之十餘日,胸脅苦滿,不思飲食,口苦咽乾,目眩,耳聾,發熱惡寒,往來寒熱,胸中煩滿,默默不欲飲食,大便難,舌上黃,苔白,脈弦而浮,此為少陽病,與陽明合病也」
  • 「少陽病,得之七日,口苦咽乾,目眩,耳聾,發熱惡寒,往來寒熱,胸中煩滿,默默不欲飲食,大便難,舌上黃,苔白,脈弦而浮,此為少陽病,與陽明合病也,但以少陽病為主,故下之」

陽明少陽合病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病證,其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,不可一概而論。如果患者出現了陽明少陽合病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