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明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陽明頭痛
陽明頭痛乃中醫病證名,可分為兩類:
一、傷寒陽明病之頭痛
此類陽明頭痛見於外感熱病,屬傷寒陽明經證範疇,其病因多為外邪入裡化熱,循經上擾所致。主要症狀包括頭痛、自汗、發熱、惡寒,其脈象特徵為浮緩長實。治療上,遵《蘭室秘藏·頭痛門》所載,常用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等藥物為主,以清泄陽明經熱、疏風止痛。
二、陽明經脈循行部位之頭痛
此類頭痛主要表現於陽明經脈所過之處。《冷廬醫話·頭痛》指出:「屬陽明者,上連目珠,痛在額前。」陽明經起於鼻旁,上循額部,故陽明頭痛多見於前額、眉棱骨,甚至連及眼珠,或伴隨牙齒疼痛、面頰脹悶等症狀。此類頭痛可能因胃火熾盛、痰熱上擾或氣血瘀滯而發作,治療上除參考升麻、白芷等藥物外,亦可配合石膏、知母清胃瀉火,或川芎、白芷通絡止痛。
陽明頭痛宜與太陽頭痛、少陽頭痛相鑑別,詳見頭痛、三陽頭痛等條目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