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蹻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蹻穴詳論

陽蹻穴之經絡屬性

陽蹻穴乃陽蹻脈之交會要穴,屬奇經八脈系統。據《針灸甲乙經》及歷代醫籍記載,陽蹻脈與多條正經相交會,主要涉及以下經脈:

  • 足太陽膀胱經:交會於申脈、僕參、跗陽(郄穴)、睛明等穴
  • 足少陽膽經:交會於居髎、風池二穴
  • 足陽明胃經:交會於地倉、巨髎、承泣三穴
  • 手陽明大腸經:交會於肩髎、巨骨二穴
  • 手太陽小腸經:交會於臑俞一穴

此經脈系統起於足跟外側,沿下肢外側上行,經脅肋至肩部,再上行頸部,過口角至目內眥,與陰蹻脈相會。

申脈穴特殊地位

申脈穴為陽蹻脈之根本要穴,《針經指南》明載:「申脈通陽蹻」,為八脈交會穴之一。此穴屬足太陽膀胱經,位於足外側部,外踝直下方凹陷處。申脈穴具有以下特點:

  1. 八脈八穴之一:與後谿穴相配,主治目內眥、頸項、耳、肩等病症
  2. 陽蹻脈起始穴:為陽蹻脈氣血始發之處
  3. 調節衛氣運行: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,申脈可調節衛氣晝夜運行

陽蹻穴之生理功能

陽蹻穴系統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多重生理功能:

  1. 平衡陰陽:與陰蹻脈共同調節人體陰陽平衡
  2. 主司運動:主管下肢運動功能,調節肢體動作靈活度
  3. 調節睡眠:與衛氣運行密切相關,影響睡眠醒覺周期
  4. 通調目系:與睛明等穴相連,影響視覺功能
  5. 協調經脈:作為奇經八脈之一,具有統帥、聯絡正經的作用

歷代醫家論述要點

歷代醫家對陽蹻穴系統多有闡發:

  • 《靈樞·脈度》記載:「蹻脈者,少陰之別,起於然骨之後...」
  • 《難經·二十八難》曰:「陽蹻脈者,起於跟中,循外踝上行...」
  • 滑伯仁《十四經發揮》詳述陽蹻脈循行路線及交會穴
  • 楊繼洲《針灸大成》載錄陽蹻脈各穴主治要點

陽蹻穴之氣血特質

陽蹻穴系統稟賦獨特氣血特質:

  1. 陽性特徵:主一身左右之陽,與陰蹻相對應
  2. 衛氣通道:為衛氣運行之重要路徑
  3. 動態平衡:與陰蹻共同維持人體動態平衡
  4. 外邪防禦:參與體表防禦機制

相關穴位的協同作用

陽蹻系統穴位相互配合,形成完整治療網絡:

  1. 申脈配後谿:調節項強、癲癇等症
  2. 睛明配風池:治療目疾、頭痛
  3. 居髎配環跳:緩解下肢疼痛、活動不利
  4. 地倉配頰車:處理口眼歪斜

此系統穴位配合運用,可增強療效,擴大治療範圍,體現中醫經絡理論的整體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