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生於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生於陰與陰陽學說

陽生於陰是陰陽學說的內容之一,表示陽氣的產生依賴於陰精等物質基礎。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對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,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陰陽兩種力量構成,彼此相互依存、相互轉化。只有陰陽平衡,萬物才能生生不息,若陰陽失衡則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陰陽學說中有兩句經典的引文:

  • 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陰在內,陽之守也;陽在外,陰之使也。」
  • 清.徐大椿《醫貫砭.陰陽論》:「陰陽又各互為其根,陽根於陰,陰根於陽;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。」

這兩句話都強調了陰陽相互依存的關係,陰陽是互為根源、互相滋養的。缺少了陽,則陰無法產生;缺少了陰,則陽無法轉化。

陰陽的調理與平衡

根據陰陽學說,在臨床上治療疾病時,要注意調理陰陽,使其達到平衡。如果陽氣不足,則需要補充陽氣;如果陰精不足,則需要滋陰補陽。只有陰陽平衡,纔可以維持人體的健康。

具體來說,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,它支持著人體的生長、發育、生殖和衰老等生命活動。如果陽氣不足,人體可能會出現虛寒、疲勞、食慾不振、腹痛等症狀。

陰精則是人體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基礎,它為陽氣的產生和維持提供了物質基礎。如果陰精不足,人體可能會出現頭暈、耳鳴、手腳冰冷、皮膚乾燥等症狀。

因此,在中醫臨床上,調理陰陽平衡是重要的治療原則之一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,運用中醫理論和經驗,進行針灸、中藥調理等治療,以達到平衡陰陽的效果,並且維護人體健康。

參考資料: